如果美國最好的運動員都去踢足球?LBJ當中場核心?

在美國男足之上,始終懸著一個經典的假設:如果美國最好的運動員都去踢足球?你能想像LBJ當中場核心嗎?

籃球跟美式足球的普及度太高?

在美國男足之上,始終懸著一個經典的假設:如果美國最好的運動員都去踢足球?你能想像LBJ當中場核心嗎?

美國國家隊與英超水晶宮中衛克里斯·理查茲(Chris Richards)對此並不感到冒犯。他說:「我能理解,真的。我只是覺得那很不現實。」

長久以來,許多主流體育迷常常想像,如果NBA或NFL的超級巨星改練足球,美國是否就能打造一支主宰級別的國家隊?甚至認為下一代的複製人可能才是答案。但這樣的論點,其實忽略了核心問題。

「我覺得這個爭論很快就會跑偏,特別是當大家說什麼『如果勒布朗·詹姆斯是我們的中場核心……』這類的時候。」前MLS與美國國家隊中場凱爾·馬提諾(Kyle Martino)解釋道,「這並不是重點。別忘了梅西只有5呎7吋。」

撇開字面上的比喻,這個問題實際上隱含著更深層的社會與經濟意味,這也是理查茲與馬提諾所指出的關鍵。理查茲說:「我覺得因為籃球與美式足球的普及度太高了,所以我們最好的運動員往往不會選擇足球,而是被吸引到那些運動裡。」

馬提諾補充道,除了籃球在城市中隨處可及之外,它的經濟吸引力更是巨大。「那是一個能改變人生的機會。如果不成功呢?那對你的人生意味著什麼?」

隨著大學運動員開始能夠獲得姓名、肖像與形象(NIL)補償,加上學校直接與運動員分潤,這筆龐大的資金主要集中在美式足球與籃球身上,更加強化了這兩項運動的吸引力與地位。

這是否會最終限制美國男足的上限,使得「假如我們最佳運動員踢足球」永遠只是幻想?

你能想像LBJ當美國足球代表隊中場核心嗎?
你能想像LBJ當美國足球代表隊中場核心嗎?

理查茲與弗里曼的選擇

在阿拉巴馬州胡佛市,橄欖球幾乎是信仰。

理查茲回憶道:「每個星期五晚上,我們都會去看高中橄欖球比賽,那是最有趣的事情。所以當我小時候被禁止參加橄欖球時,我其實挺失落的,因為在胡佛,橄欖球太重要了。」

他的父親肯·理查茲曾在伯明翰南方學院打籃球,之後在海外打了四年。克里斯則從三年級開始打籃球,一直到高中二年級結束時都還在球場上。但當時他身高僅約5呎6吋,而在一次阿根廷奧林匹克發展計畫之旅中,他愛上了足球,於是高三開始專注於足球。

理查茲一直是阿拉巴馬大學橄欖球迷,但同時也喜歡北卡大學的籃球隊。他曾在官方參訪中參觀過北卡的設施,而這也是他選擇承諾加入該校踢足球的部分原因。不過,他最終從未替北卡出賽,而是選擇直接與達拉斯FC簽約。

另一位美國國家隊後衛亞歷克斯·弗里曼(Alex Freeman)也同樣沒有走上父親的老路。弗里曼14歲時專注於足球,他父親是前NFL名將、綠灣包裝工傳奇安東尼奧·弗里曼(Antonio Freeman)。亞歷克斯童年時「什麼都玩」,也熱愛大學橄欖球與籃球,甚至面臨來自父親的一點壓力,要不要選擇橄欖球。但最後,他自己做了決定——「足球才是我的愛。」

理查茲(現年25歲)與弗里曼(21歲)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理查茲2018年簽下達拉斯FC的青訓合約,但從未替一隊上場,反而在18歲時就被租借到拜仁慕尼黑,並成功轉會。他回憶說,當時家裡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打擊,甚至曾無力支付青訓俱樂部的費用。理查茲不小心看到這封催繳信後告訴自己:「我必須成功。無論如何,我都要成功。」

與此同時,NIL還未掀起巨額資金潮,理查茲憑藉職業合約,財務情況已遠優於美國同齡的大學生運動員。他笑著回憶:「我記得第一個聖誕節回家時,我的一些朋友在打大學橄欖球、籃球或足球,他們會跑來跟我說:『嘿,你能借我幾塊錢嗎?』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像個大人物。」

相較之下,弗里曼則選擇留在MLS,效力奧蘭多城,2025年表現大爆發,引起歐洲球隊關注。轉會的時機雖未確定,即使他留在MLS到明年夏天,仍有望進入世界盃名單。但外界普遍認為他最終也會走上理查茲的道路,登陸歐洲五大聯賽。

依照MLSPA資料,他2025年的底薪為10萬4000美元,這遠低於「四大聯盟」大學橄欖球先發球員在NIL體系下的估算收入。喬治亞大學橄欖球教練柯比·史馬特(Kirby Smart)甚至透露,在新規上路前,一些高中球員就能透過校方或支持者組織每月領到超過2萬美元。

但弗里曼仍保持冷靜:「歐洲才有更多錢。作為年輕球員,簽青訓約更多是為了累積經驗,最後邁向歐洲頂級俱樂部。錢當然重要,但足球是一個過程。」

NIL時代的金錢誘惑

弗里曼承認,隨著大學運動員能夠獲得高額補償,現在的環境確實讓精英球員更容易選擇籃球或美式足球。他說:「大學現在變得更有吸引力了。某些運動確實能拿到更多錢,但我覺得即使放到今天,我也不會改變選擇。」

理查茲則坦言,如果自己在今天才要做決定,可能會更掙扎。他說:「或許吧。我確實很愛籃球,但當時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走。我知道我爸曾經在海外打過球,但我從來沒想過自己也能去海外打籃球。在美國,你腦中想到的永遠是NBA、NFL。如果我早知道自己能在大學時期每年賺到幾百萬美元,我肯定會瘋狂投入籃球,甚至去當美式足球的踢球員。因為這些人現在也能賺到不少錢。」

「如果我當時知道兩年後我能在大學裡領到比很多海外職業球員還多的薪水,那麼要放棄籃球會更難。」

馬提諾同樣在高一之前還是籃球員,他偶像是艾倫·艾佛森(Allen Iverson),當時夢想既是NBA,也包括能成為博卡青年(Boca Juniors)的10號球員。

如今他雖是Turner Sports的電視分析員,但仍積極推動基層足球。他強調,美國足球長期缺乏與籃球同等水準的普及設施,這個挑戰如今在NIL體系下更顯嚴峻。

什麼是「NIL金錢時代」?

NIL金錢時代就是球員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形象和個人品牌來賺錢的時代,商業收入甚至可能比運動本身薪水還高。

青少年選擇的壓力

馬提諾指出,金錢不僅會吸引球員,還會推動家長與孩子更早地專注於單一運動。

「現在的問題是孩子被迫更早做選擇。」他說,「當NBA或NFL的回報愈來愈早出現,自然會讓人更傾向往那條路走。而在孩子還沒意識到自己能做什麼決定時,他們就已經被迫選擇一項運動。因為青少年體育產業的私有化與專業化,不斷把壓力推到家長身上。」

理查茲也直言:「這影響太大了。為什麼不去大學?為什麼不去打那些能賺錢的運動?錢真的太瘋狂了。孩子們能賺到錢,父母當然也會推著他們去那些運動,因為你甚至還沒成為職業選手就能賺錢。」

足球與籃球的共存願景

馬提諾並不認為足球與籃球必然是「此消彼長」。他的理念是讓足球能與籃球共存,並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例如城市中的水泥場地,推動「街頭足球」的文化。

他說:「當有一天你能看到足球像籃球一樣,在城市社區隨處出現,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那一天我們的男足就能贏得世界盃。」

當然,這不是明年世界盃的現實期待,但外界普遍相信美國隊應該能打出一次深度之旅,這也有望激勵更多年輕人,讓他們認知到代表美國踢世界盃是無與倫比的機會。

愛國情懷與金錢拉鋸

理查茲說:「我們不是為波士頓塞爾提克而戰,也不是為綠灣包裝工而戰。我們是為國家而戰。」

弗里曼補充:「能在年輕時就代表國家,這真的太棒了。」

然而,問題是:這份愛國情懷與全球舞台的曝光機會,是否足以對抗籃球與美式足球帶來的金錢誘惑?

馬提諾提醒,美國要想真正把足球推向主流,仍需持續投資基層設施,確保孩子們能夠接觸並愛上這項運動。他強調:「要抓住世界盃帶來的激情,最關鍵的仍然是基層投資,這才是長久發展的保障。」

延伸閱讀:足球|內馬爾(Neymar)的10億美元遺產真相

延伸閱讀:2026世界盃擴軍解密:48隊新時代,豪門榮耀與小國逆襲

電子報更新

請在下方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並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金享online
儲值
體育下注
攻略